清代家具的發展及特點
明代后期至清代早期隨著海外貿易進一步擴大和國內手工業的繁榮,明式家具也得到空前發展,大量高質量家具不斷涌現,同時又孕育著“清式家具”的產生。
清式家具的發展狀況,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。從清初到康熙中期,家具大體保留明代家具的風格,其形制及保持簡練質樸 的結構特征。但到了康熙中期以后到雍正、乾隆三代盛世期間,是清代經濟繁榮盛世之時,社會侈靡使人們對家具風格轉向追求雍容華貴,繁縟雕琢的風尚,國上清官內院的追隨和提倡,清代中期以后,家具用材厚重,用料寬綽,體態凝重,體形寬大,裝飾上求多求滿,甚至采用多種材料并用,多種工藝的手法,炫耀其華麗富貴,充分發揮了雕、嵌、描繪等 手段,精雕細作,家具制作技術到了爐火純真的程度并吸收了外來 文化的長處,變肅穆為流暢,化簡素與雍容的家具格調,一改前代風格,與傳統的明式家具中簡樸、素雅 的風格形成 強烈對照,家具制作又進入到了一個新時期,故在我國古代家具史上稱為“清式家具”?清式家具另一個重要 特征就是形成 了地域性特點,制造地點主要是北京、蘇州。和廣州,分別稱為“京式”“蘇式”和“廣式”。家具制作在風格上形成 不同的地方特色,也是清式家具進入新時期的標志之一。清代晚期自道光以后,中國傳統古典家具開始逐漸走向衰落,同時也受到外來 文化影響,造型向中西結合轉變。不過在廣大的民間,仍以實用,經濟家具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