桌子的起源,有人認(rèn)為是漢代,有人認(rèn)為是唐。唐代雖無桌名,因有桌子確鑿的形象資料,所以才把桌子的出現(xiàn)定為唐代。高型桌子逐漸普及使用,是從唐代開始的。在傳世的唐代名畫中能看到桌子的使用情況,如唐代《宮中仕女圖》中畫有一長方桌,四面均有雙棖 。在《文繪圖》中畫有一張長方案,人物身后還有一張長方桌。作成曲齒花牙腿,還有束腰。足下有托泥。有束腰的家具似在唐代十分常見,唐代盧楞枷所畫《六尊者像》中也畫有帶束腰的桌案。
一般按桌面的形狀命名,如方桌、長桌、圓桌、半桌、條桌等。也有以用途命名的,如:放在炕上使用的,叫炕桌;為彈琴而設(shè)的桌,叫琴桌;為下棋而設(shè)的,叫棋桌;諸如此類的還有茶桌、酒桌、書桌、畫桌等。